江蘇宏寶五金股份有限公司(?借殼第一股)
文 | 何西窗
在2019年“影視傳媒第一股”印記傳媒退市、2020年“創業板一哥”樂視網退市之后,2021年A股市場迎來又一退市公司,長城影視。輿論市場照例為這家公司賦予了一個唏噓無限的tilte:“影視借殼第一股”終止上市,160億市值終成云煙。
近日,長城影視發布公告,宣布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關于長城影視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公司股票將于3月22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在這之前,長城影視股票已經連續二十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于1元,觸發1元面值退市的股權交易規則,被深交所決定終止上市。1月28日,長城影視股價最終定格在0.46元,公司進入退市整理期,退市已成定局。
而長城影視的退市,預示著資本市場上“長城系”的崩塌。2014年長城影視成功借殼A股上市之后,長城集團迅速并購重組搭建起了長城動漫、天目藥業,港股市場上則安置了公司長城一帶一路。這些公司在股票市場被稱為“長城系”公司,而其中A股市場上的三家公司,皆因連年虧損而“披星戴帽”(ST退市風險)。長城影視已經進入了“最終章”,而長城動漫、天目藥業也都站在了懸崖邊上。
顯然,“長城系”的倒塌固然有其自身的原因,但是放在近兩年影視股寒冬的大環境下,這仿佛也是個體在大時代車輪下的悲劇故事。影視市場上不止是長城影視,萬達、華誼、北京文化等巨頭電影公司都一度陷入ST危機中,產業仍未從黑天鵝中完全復蘇,影視股們的退市危機仿佛依舊是一個無法徹底擺脫的噩夢。
長城系的一敗涂地,從“買買買”到“虧虧虧”
長城影視從“影視借殼第一股”到如今的終止上市,跨越了7年,這其中它的市值巔峰時期超過了165億元、整個長城系市值超過300億元,而現在它只剩下2.4億的市值和一個黑色的停牌標記。
如果探究長城影視為什么會從165億元的傳媒大牛走到今日這番田地,會發現這是長城集團本身資本擴張節奏與影視行業外部環境共同造成的結果,而核心原因則是長城系不穩定的資本之路。
2014年長城影視以23億元估值完成借殼江蘇宏寶五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蘇宏寶”),登陸A股市場,成為影視公司A股借殼第一股,并且是首家在主板上市的影視公司,一時間風光無限,股價連續拉出12個漲停,上市后兩個月的時間股價暴漲4倍。這是長城影視的高光時刻,也是整個長城系的開端。
也是從這時起,長城影視就呈現出了一種生猛的資本擴張姿態。2014年長城影視剛剛借殼上市,而上市成功后第一步,長城影視以東陽長城的名義(借殼前公司名稱)以現金連續收購了上海勝盟(1.4億元)、浙浙光線(80%股權、1.84億元)兩家廣告公司,隨后長城影視總共20億以現金收購了諸暨影視城和6家廣告公司的股權。
而這一年以長城影視為首的長城系已經完成基本搭建,長城集團以3億拿下主營焦炭業務的四川圣達全部股份,隨后更名為“長城動漫”,而長城動漫剛剛出師,又迅速擬以10.16億元購買杭州長城、滁州創意園、宣誠科技等7家公司相應股權。2015年,長城集團又以5億元控股天目藥業,而天目藥業同樣迅速開啟收購重組之路。
數據顯示,2014年-2017年底,長城影視共斥資28.79億元收購了18家公司,其中包括6家廣告公司、9家旅行社和3家實景娛樂公司。這時無論是長城影視實際控制人趙銳勇從作家編劇一路成長為影視巨擘的傳奇故事,還是長城影視瘋狂的買買買舉措,都讓資本市場有了許多話題。
但是長城系這種購物狂一樣買買買的資本操作并非沒有成本。長城系對外的大肆收購,資金來源大部分是自籌資金,定增融資或者通過大規模股權質押融資。一邊收購,然后利用收購公司進行質押融資。媒體報道,2014年長城影視完成上市以后,長城集團先后4次進行股權質押,合計9930萬股,按照當時的收盤價估算,質押市值接近20億元。長城集團成功控股天目藥業之后,也將其2000萬股進行質押融資。
長城系這種一邊瘋狂收購一邊質押股權換取資金的方式,被輿論市場質疑為空手套白狼,它不像一家內容公司,而是一個資本騰挪機器。事實上也是如此,上市前長城影視還有《隋唐英雄》《武則天秘史》等作品,但是上市后,長城影視幾乎沒有拿出幾部有聲量的作品。公司雖然是影視股,但是營收業務已經與影視無關。長城影視2017年半年報數據顯示,公司廣告營收比例已經高達95.1%,影視業務營收僅占比2.04%。
長城系似乎摸清了資本市場的運作規則,長城系公司相比起產出產品完成收益,更加沉迷資本收購融資帶來的紅利翻漲。而所有看起來一本萬利的巧妙故事,都必定埋藏著隱雷。
長城系的資本游戲持續了4年后,開始崩塌。2018年下半年,長城集團爆出了資金鏈危機,2018年9月末,長城集團資產100.97億元,負債高達78億元,資產負債率77.71%,長城影視的流動負債達到25.32億元。2018年年底,長城影視出現虧損,2018年凈利潤虧損3.55億元,而公司商譽賬面價值高達13.5億元,占凈資產比例達148%。
到了2019年,長城系的資本壞賬更加明顯,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虧損9.74億元,而股權質押已經瀕臨崩潰,長城集團持有的長城系股權其中累計質押股份在9成左右,所持長城動漫股權質押比例高達99.33%。2019年年底趙銳勇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隨后被法院以千萬懸賞追債。
而長城系公司在2018年、2019年持續虧損之后,2020年6月22日起,長城影視股票被實行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由“長城影視”變更為“*ST長城”。
故事發展到這里,所有人都已經能夠預料結局,只是到今天結局真正到來之時,還是充滿了唏噓。
新規出現,影視公司們無法逃離的“ST”?
長城系的衰敗有它不可回避的內在原因,而對于其它影視公司而言,個體公司的失敗無形中映照著整個產業環境。
2020年受疫情影響,各大影視公司都處在虧算狀態。如原本以院線收入坐穩影視公司營收寶座的萬達電影,預計虧損61.5億-69.5億,而2019年萬達電影全年虧損47.29億元。子公司的商譽減值成了公司虧損的主要原因。
華誼兄弟在2018年的風波后一直未找到喘息點,公司資金與電影項目都顯得十分萎靡,一度陷入退市危機中。2019年華誼兄弟也沒有出現救市的爆款之作,2019年華誼兄弟預計虧損39.62億元-39.67億元,較去年首虧金額進一步增加,華誼兄弟在寒冬之下賣畫求生的故事所有人已經耳熟能詳。
2020年華誼雖然《八佰》大獲成功,31億票房成為年度票房冠軍,一掃華誼兄弟的陰霾,但公司凈利潤依舊處在虧損狀態,2020預計虧損7.85億元-9.82億元。
公司創始人王中軍在談話節目《酌見》只能半安撫半感嘆的表示,“華誼還沒有到摘牌的地步”。
而今年春節檔參與出品了《你好,李煥英》的北京文化,雖然壓中了爆款,但是2020年虧損6.4億元-7.9億元,同時公司風波不斷,從公司高層內斗、財報造假、股東減持,到涉嫌信披違法被立案調查,“鄭爽代孕事件”又讓公司出品劇集播出受阻。而2019年北京文化也在虧損中,全年凈利潤虧損23.86億元。
換句話說,頭部電影公司中不少公司已經是兩年連續凈利潤虧損,如果按照從前證交所的規定,兩年凈利潤虧損將面臨ST風險,而三年虧損則退市,那么黑天鵝沖擊下一大批頭部影視股都將陷入ST。
但是2020年年底,滬、深交易所正式發布了退市新規。新規進行了調整,凈利潤虧損不再是唯一指標,而是上市公司扣非前或后凈利潤為負且營收低于1億元,將被ST,連續兩年,終止上市。這讓萬達、華誼、北京文化等影視公司有了喘息的空間。
但是對于部分影視公司而言,ST危機如影隨行。如歡瑞世紀已經連續兩年虧損,2020年預計虧損達到4億元,而2020年3季度,歡瑞世紀的營業收入低于1億元,且扣非前后凈利潤均為負,在ST邊緣徘徊。
現在影視股中,除了長城影視終止上市,當代東方也已經披星戴帽。當代東方2020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20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73億元-2.249億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利潤為800萬-1200萬元。而年初也傳來當代東方轉讓子公司股權的消息。顯然,ST危機中的影視股也在奮力自救。
長城影視的終止上市似乎是一個節點,2021年的春天來臨,但是寒意依舊未全部散去。有的公司看見了春光,但沒能留在春天里,而走進春天的公司們,則在奮力向前,讓自己不被寒冬追上。